28
September
2020
发布者:南方PLUS
2019年12月1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高等研究院(下称“电科大高研院”)落户龙华区。今年9月20日上午,电科大高研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龙华区银星科技园作为过渡期办公场地,今年4月至2025年6月为建设过渡期。
建校63年,电科大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超过5万名校友服务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其科研优势与深圳,尤其是龙华区的产业特点高度契合。
那么,此番电科大高研院落地,将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电科大的整体布局中,高研院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园区办高校的崭新尝试,对于电科大与园区本身,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南方+特推出——聚焦“电科大深圳高研院”系列报道,力图从产、学、研、政多个维度对上述话题逐一剖析,敬请关注。
在产业园区内办高等教育,电科大深圳高研院无疑开了先河。
这种崭新的办学模式,为园区注入了与现有资源完全异质的全新能量,它将催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银星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聪杰坦言,高研院落地银星,如同为园区打开一座宝藏。在5年的过渡期内,园区将充分依托高研院的科研资源,沉淀产学研项目,将银星打造成为与电科大联系紧密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力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1、为什么是银星?园区生态对接上了高校需求
电科大高研院花落银星,并非偶然。
张聪杰回忆,彼时,电科大方面在龙华全区展开搜寻,物色理想的过渡校区。电科大方面提出,校区内的设施要是独栋楼房,学生公寓必须封闭管理,形成一个小型社区,但校区所处的园区最好是开放式,这些配套的要求,银星园区都能够满足。
让银星园区脱颖而出的在于两点,第一,是体育公园。
张聪杰告诉南方+,银星园区内已经建成1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包含有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和高校的环境比较匹配”。
第二,是酒店。
据了解,银星集团投资兴建的高端酒店即将于今年国庆后竣工开业,含有约120间客房,具备居住、会议等功能。
“做酒店不是要赚钱,而是为园区企业的客户往来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酒店的平台,导入高端学术论坛,把学术交流的氛围做起来,聚集高端人才”,张聪杰说。
很显然,酒店的会议功能也很符合电科大的需求,学术研讨、讲座、论坛本就是高校运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座产业园区乐于投入巨资建设体育公园,并自主运营高端酒店,这种非常之举,张聪杰将之解释为“银星不是做出租,是做生态的”。
他认为,高研院过渡校区花落银星,是因为银星独有的“园区生态”对接上了电科大的办学需求。
2、能为园区带来什么?催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在产业园区中办高等教育,尤其是电科大此类与产业实践联系紧密的高校,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为园区带来什么?
张聪杰坦言,银星看中的不是电科大租用了多大的场地,而是电科大的内涵与资源能够给银星怎样的支持。
据媒体报道,电科大建校63年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人才,超过5万名校友服务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中均有电子科大校友。
换言之,电科大的人才培养与深圳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这种契合度无疑是产学研融合的最大推动力量。
张聪杰表示,此次电科大高研院入驻银星,带来了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云操作系统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六大国家级科研平台。
这六大平台正是银星最为看重的。依托这些平台,企业的创新痛点有了解决的支撑力量,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有了最直接的抓手,而近水楼台的银星园区,无形中就承载起了了电科大成果转化基地的功能。
不仅如此,在9月20日的开学典礼上,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建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其重要职责之一即是成果转化。
张聪杰很乐观地勾勒出未来五年的发展图景:比如,企业的攻关项目,可以委托电科大高研院,甚至安排人员与校方研究人员一起攻关,成果直接在企业实现产业化;比如,高研院与企业合作,直接在银星设立研发中心,解决企业创新的难点问题。
“5年时间足够沉淀下来很多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形成集聚”,张聪杰很自信地表示,即便过渡期结束,电科大高研院迁移,但是银星科技园作为电科大成果转化基地的使命与地位依然会不动摇,“这里一定是规模最大、合作最紧密的成果转化基地”。
3、园区将会作出什么改变?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将在银星崛起
对于银星科技园而言,电科大高研院无疑是园区生态中的“异类”。它为银星带来全新的资源,也必然催生新的变化。
当前,奔着“电科大成果转化基地”的目标,银星显然需要促成更多的企业与电科大之间的产学研对接、合作,并形成规模态势。据张聪杰透露,目前,校方已经与十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银星自身也在积极主动拥抱新资源,对园区既定的发展战略进行再审视。此前,银星园区已经在专业化道路上稳健前行,新近打造的生命健康科技园已经成为深圳生命健康产业的生力军。
如今,有了电科大的支撑与5年的时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有望在银星崛起。张聪杰坦言,依托电科大的科研、创新资源,打造数字化专业园区已经提上银星的日程。
于银星而言,电科大高研院如同一扇门,门后是高端优质的资源。据张聪杰介绍,目前高研院已经与腾讯达成培训合作,与华为、中兴等大咖也将展开合作。
令业界仰望的大咖企业、顶尖的人才资源,这些在过往都是一座产业园区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如今,银星都有了与之交集的机会。
“这里面是一个宝藏,后面还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难以预计,但我们相信会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遇”,张聪杰笃定地说。